2023级学术博士050300 新闻传播学 学术博士培养方案 |
学院(部) |
传播学院 |
学科代码 |
050300 |
一级学科名称 |
新闻传播学 |
学位级别 |
□硕士 √博士 |
适用学生类型 |
√全日制 □非全日制 |
用于留学生 |
□是 √否 |
适用年级 |
从 2023 级开始适用 |
制定时间 |
2022 年6月 |
修订时间 |
2023 年6月 |
一、学科简介 |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学科特色鲜明,自2003年获批设立传播学硕士点,2011年获批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获批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9年获批设立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是研究总结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社会交往、新闻传播、传媒产业和媒介文化规律的学科。近年来学院更是注重将新闻传播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融合,立足中国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特区改革开放理论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深圳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需求,研究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环境下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服务党和国家新闻传播事业、新兴城市传媒与社会文化发展,体现时代性、思想性、科学性和前沿性的统一。 本学科将知识与能力相契合,建立规范、丰富、务实的课程体系。20 余年来全面融入深圳特区发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使命植于心,践于行,社会服务体现了“三个站位”和“三个特色”: 三个站位是: 高端政治站位——身处南海之滨,心系国家大局,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制度建设舆论环境,对“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社会舆情,对“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深入研判,及时向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系列咨政报告。 先行示范站位——立足特区先行先试,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踊跃承担党和政府提出的优化治理的重大研究辅政任务,社情民意调查服务于政府精准施政;广告监测服务于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城市文明测评服务于文明城市创建和政府绩效提升;全民阅读指数服务于全球标杆学习型城市建设;宣传文化基金绩效测评服务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创事业发展;健康传播服务于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等等,多项服务的经验和成果的价值已经不限于深圳范围,在全国相关系统中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学术公益站位——老中青学者秉持“优秀学术文化乃人类进步之公器”的理念,数十年如一日,译介巨量国际学术精品,架构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推进国内新闻传播学术共同体的知识进步。 三个特色是: 机制化长效化特色——本学科的社会服务不是短期的单打独斗,而是通过建立“政企学研”一体化长效机制持续进行。从中央有关部门到深圳党政部门对本学科社会服务有高度政治信任和业务信任,诸多项目延续十多年不断积累完善,久久为功。 服务与研究联动特色——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自觉运用专业理论和实验工具,通过精心设计模型框架,积累结构数据,提炼科学命题,孕育出诸多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优质学术论文,充分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甜头。 人才培养嵌入服务特色——在社会服务中研究生导师是智慧轴心,广大研究生是调研和社会服务主力军,通过服务提高政治觉悟,得到实际工作的磨练,很多人从中完成了接地气的高质量学位论文,还实现了专业对口就业。 |
二、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系统的新闻传播专业理论知识、宽广的国际学术视野,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能从事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领域教学与研究的高层次学术人才或高级专业工作者。 具体要求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以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竭诚为人类和国家发展服务。 具有坚实宽厚的新闻传播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全面系统了解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前沿进展,具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意识、理论创新意识、学术道德意识,具备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独立完成高水平学术研究的能力;能主讲一门或一门以上本专业课程。 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查阅外文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身体健康,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
三、培养方向 |
本学科设置6个研究方向: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创意媒体与城市传播、国际传播学、政治传播学(目录外自设二级学科方向)。 传播学:从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视角,研究中外传播思想、媒介化社会交往、公共传播、健康传播、计算传播、新媒体传播、科技传播、媒介文化等。 新闻学: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全球化、信息化视野,研究中外新闻发展、报纸广播电视出版业的转型改革、融合媒体新闻生产、宣传舆论引导等。 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从媒介数字化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着眼,研究广告传播和数字营销新业态、策划创意新思维、传媒经济规制与管理等。 创意媒体与城市传播:从城市空间地理网络与媒介创意艺术交汇的基点出发,研究城市传播新格局、媒体创意新生态、视觉传播、城市形象、艺术传播等。 国际传播:从中国实践出发开展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研究、全球化和数字化环境下的国际传播研究,聚焦于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国别传播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国际形象传播研究等。 政治传播:从传播学和政治学交叉融合的视角,立足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建设和城市治理现代化趋势,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传播规律和理论、政治传播的制度环境和战略策略、国家外交与对外传播等。(此方向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与政府管理学院合作设立) |
四、学制与最长学习年限 |
本学科限于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 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因特殊情况可经导师同意并经博士点和传播学院审查批准上报学校研究生院申请适当延长,但总学习年限不得超过 5 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 |
五、培养方式 |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博士生导师全程负责博士生的培养和学术研究及学位论文指导。由博士生导师提议,在博士点学术梯队或相关院系中邀请适当教师组成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进行培养。 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在博士生导师主导下一人一策制定,明确学术研究方向、课程学习、学术研究工作、教学实践、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写作等主要计划,明确时间进度、标准要求和监督评估措施。 实行中期考核。博士生修读完全部规定学分课程后,经审核通过后,须参加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考试由博士点负责组织。研究生考试合格后可作为博士候选人进入博士论文研究写作环节。准予在三个月内补考一次。 博士学位论文指导与审核。由博士点组织博士论文的开题、预答辩、匿名通讯评审和答辩。 根据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和国际化、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可以采取与国(境)内外名校交流培养或联合培养方式。博士生经过批准到国(境)内外名校访学交流,如完整修读对方课程回校后提交成绩证明可申请学分认定。 |
六、课程类别学分及门数要求 |
总学分:21; 公共必修:(最低学分4); 专业必修:(最低学分10); 专业选修:(最低学分4); 必修环节:(最低学分3) |
七、课程设置 |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中文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公共必修 |
0802006 |
英文学术论文写作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必修(三选一) |
0802007 |
英文学术演讲 |
0802008 |
中西文明互鉴与跨文化交流 |
1102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必修 |
专业必修 |
COMM8001 |
新闻传播学研究前沿 |
3 |
6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必修 |
COMM8002 |
专业外语 |
1 |
40 |
第一学期 |
考试 |
必修 |
COMM8003 |
社会科学量化研究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查 |
必修 |
COMM8004 |
社会科学质化研究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查 |
必修 |
COMM8005 |
新闻传播学理论及经典文献研读 |
3 |
6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必修 |
COMM8016 |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指导 |
1 |
4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必修 |
专业选修 |
COMM8006 |
视觉传播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试 |
选修 |
COMM8007 |
全球传播研究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试 |
选修 |
COMM8008 |
高级统计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试 |
选修 |
COMM8009 |
传播效果研究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试 |
选修 |
COMM8010 |
媒介发展研究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试 |
选修 |
COMM8011 |
传播思想史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试 |
选修 |
COMM8012 |
政治传播研究前沿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试 |
选修 |
COMM8013 |
政治传播学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试 |
选修 |
COMM8025 |
国际传播研究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试 |
选修 |
COMM8026 |
战略传播与公共外交 |
2 |
40 |
第二学期 |
考试 |
选修 |
必修环节 |
COMM8023 |
实验室安全教育 |
0 |
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必修 |
COMM8022 |
学术交流活动 |
0.5 |
10 |
第四学期 |
考查 |
必修 |
3003012 |
心理健康教育 |
0.5 |
1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必修 |
COMM8024 |
劳动教育(含教学或社会实践等) |
0.5 |
10 |
第五学期 |
考查 |
必修 |
COMM8021 |
基金撰写 |
0.5 |
10 |
第四学期 |
考查 |
必修 |
COMM8020 |
中期综合考核 |
0 |
0 |
第三学期 |
考查 |
必修 |
3003013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
0.5 |
1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必修 |
COMM8017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讲座 |
0.5 |
10 |
第一学期 |
考查 |
必修 |
八、 培养环节及考核要求 |
环节名称 |
内容及考核要求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
在博士生导师主导下一人一策制定,明确学术研究方向、课程学习、学术研究工作、教学实践、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写作等主要计划,明确时间进度、标准要求和监督评估措施。 |
考查 |
第一学期 |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
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组织研究生学习《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以及相关MOOC课程。研究生应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上述学习,并登录研究生管理系统完成学术规范问卷测试。若测试成绩达到90分合格线,则研究生通过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考核;否则其应重新学习和测试,直至达到合格线为止。若测试成绩未达到合格线,则会导致其无法通过中期综合考。 |
考试 |
第一学期 |
心理健康教育 |
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入学后第一学期组织研究生学习相关MOOC课程及心理知识讲座,帮助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学院组织心理健康小组时常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个人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方式和心理负担等等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 |
考查 |
第一学期 |
中期综合考核 |
(一)考核内容及分项评定标准 1.思想品德考核 凡遵纪守法、在品行操守方面表现良好者,可评定为合格;凡入学以来,在品行操守方面有不良表现、受过学校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且处分未被撤销者,应评定为不合格。 2.课程学习考核 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分要求,必修课程各科成绩均在60分以上(含60分)且平均分达到75分(含75分)以上,可评定为合格;否则应评定为不合格。 3.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考核 参加学院(部、研究院等)组织的关于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的活动,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完成学术规范问卷测试且成绩达到90分以上(含90分),可评定为合格;否则应评定为不合格。 4.博士生资格考试 分两个阶段:采取“笔试+面试”的形式进行,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50%。 (1)笔试部分 闭卷考试时间3小时,卷面100分;题型: A.公共必做题(试卷占比50%。在一级学科规定资格考试阅读书目内出题,考核领导小组指定专人统一出题并阅评卷) B.方向选做题(试卷占比50%,考核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向负责人或指定专人出题并阅评卷;方向题目内包含1道专业外语题目,要求用外语写作回答) 阅卷评卷(两类题型各1人); (2)面试部分 A.提交书面报告(会前一周交给本人导师并经导师审核同意提交;面试时由本人集中汇报15分钟) B.面试(由考核小组质询15分钟)、面试打分(百分制)并综合评定(投票,考核分数由秘书统计得出;考核评价意见由秘书根据会议结果拟定,授权考核组长签署。) 博士生书面报告内容要求主要是:扼要汇报学习基本情况(不需列举课程)、重点汇报目前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成绩、进展、设想和问题,字数5000字(注意:不得以学术文献综述、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代替书面报告);博士生书面报告须经本人导师审核书面签署同意意见后上报。 本学科博资考总评70分为及格线。 (二)整体评定标准 思想品德考核、课程学习考核、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考核和博士生资格考试均合格的博士生,其中期综合考核结果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 |
考试 |
第三学期 |
学术交流活动 |
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论坛、学术沙龙、学术报告、读书会等。学术型博士生应参与10次(含)以上的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活动考核工作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一个学期完成,采用研究生书面报告、导师签字认可、学科点审核、学院(部、研究院)审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
考查 |
修读期间 |
基金撰写 |
学术型博士生应积极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系列讲座以及学院组织的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指导会。 |
考查 |
修读期间 |
实验室安全教育 |
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定实验室准入制度,组织研究生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促使其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范、掌握应急处理技能等。 |
考查 |
第一学期 |
劳动教育(含教学或社会实践等) |
博士生在培养期间,至少应承担1门课程1个学期的课程助教工作,可包括创新短课或实验课程;或参加挂职锻炼、社会调查、野外科考、实务部门合作研究、技术服务、科技咨询等社会劳动实践,建议不少于40学时。 |
考查 |
第五学期 |
九、 创新成果要求 |
参照《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标准规定及实施细则》执行 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须取得与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密切相关的创新成果方可申请学位,其具体要求满足以下第(一)、第(二)、第(三)项中的任一项: (一)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或 CSSCI 来源期刊(含C扩) 2 篇; 2.发表顶级或权威学术期刊1篇,或 SSCI 学术期刊 1 篇。 (二)取得以下成果之一: 1. 独立撰写并出版学术专著(或专业教材、专业译著)1部; 2. 参与撰写并出版1部学术著作(或教材、译著),博士生独立完成篇幅在 50%以上(参评成果第一作者必须为我校教师或专职科研人员),可视同发表1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 3. 以其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作为第二作者参与撰写的智库报告或研究报告,被市级及以上政府采纳或市级及以上领导批示的,可视同发表1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 (三)提交论文经过评审获邀,参加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并作发言 2 次,或参加国(境)外高层次学术会议并作发言 1 次,均可视同发表1篇较高水平学术论文。 会议范围包括三类,其中A类是指国际会议(指ICA、NCA、AEJMC、IAMCR 的正会);B类是指(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全国一级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以及其二级学会的年会;C类是新闻传播学科评级 A 类院校所主办的学术会议(含研究生论坛)。 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可以其本人导师为第一署名或通讯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时博士生须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与非导师他人联名发表论文须为第一作者;以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计算论文数量时按共同贡献人数平均计算,即若2人为共同第一作者,则论文数量按二分之一篇计算。 “顶级、权威期刊”指《深圳大学人文社科顶级、权威学术期刊目录(2013版)》中所列的期刊。 |
十、 学位论文要求 |
博士学位论文应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写作需经过开题报告、中期进度审查、预答辩、通讯评审、论文答辩等主要环节; 开题报告:博士生应在通过中期考核后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经过导师和指导小组评议通过方可进入论文研究和写作;开题报告需包括选题意义陈述、相关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陈述、内容基本框架、研究计划进度等主要内容;博士生在开题报告后如要求更换题目, 需要书面陈述更改理由,并经过导师和指导组同意后另行提交开题报告审议; 论文中期进度审查:一般在开题报告通过后一个学期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对博士生学位论文写作进行中期进度审查,主要审查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和已经取得的中期成果; 预答辩和通讯评审:博士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经导师同意可以在指导小组内(3-5 位教授参加)进行预答辩,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提出修改意见;预答辩通过的博士论文可按照大学研究生院统一要求,提送校外专家通讯评审,通讯评审专家原则上应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通讯评审采取匿名方式进行;通讯评审通过后的论文方可提请正式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如下: 1. 应体现出博士生在所属学科和专业领域独立做出的创造性学术成果,有鲜明的前沿问题意识,在理论观点、材料和研究方法上体现出规范性和一定的原创,对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具有学术价值; 2. 博士学位论文篇幅一般应在 10 万字以上,应包括: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论文主体部分、参考文献、注释和必要的附录说明等。论文格式、参考文献和注释必须符合学术形式规范;论文需逻辑严谨、资料充实、体例规范、语言通畅; 3. 严禁在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中出现剽窃、抄袭等学术违规现象,如经发现即取消博士生资格并作行政处理,对已获得学位的将撤销其学位,并查纠导师责任。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使用相关数据资料须符合学术伦理,尊重数据和资料提供方知识产权和名誉权等。本学科对所有博士学位论文保留终身审查权和永久追诉权。 |
十一、 毕业与学位申请 |
按照所在学科培养方案要求,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取得规定学分,遵守学术规范,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准予毕业,达到博士学位水平的,授予博士学位。 |
十二、参考文献阅读书目 |
《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