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2023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055200 新闻与传播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学院(部)

传播学院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代码

055200

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名称

055200 新闻与传播

学位级别

√硕士  □博士

适用学生类型

√全日制  □非全日制

用于留学生

√是  □否

适用年级

2023 级开始适用

制定时间

2022    6

修订时间

2023  6

一、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简介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面向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较高研究素养和全面知识结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体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自2018年获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致力于将大学与业界相配合,其培养原则是既要在实践应用的技能培养上多于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生教育,又要在理论知识上高于职业类教育。其教育理念是在坚持中国国情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教育先进经验,不断与新技术与新媒体变迁相融合,创新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建立健全适应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其基本目标是要优化新闻传播队伍结构,提升在职新闻从业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适应新闻传播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及行业变革的趋势,完善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培养体系。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教育的服务领域,主要面向媒体行业,培养既具有采、写(制作)、编、评能力,同时又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融合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面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以及其他政府宣传部门,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全面知识结构与国际化视野的行业管理人才与政策支撑人才;面向各类企业组织的宣传、广告、营销、公关、咨询等业务,培养具有创新创意思维、深度分析能力、策划咨询能力、整合传播能力、市场运营能力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与市场研究人才;面向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产业,培养具有新媒体开发利用能力,并且在新媒体内容制作与运营方面具有一定前瞻视野、思维敏捷、勇于开拓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未来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将呈现出融合性、交叉性与多元化的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发展与普及,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媒介间边界也日益模糊,新闻传播的知识体系和业务模式将进一步解构与重构;同时,新闻与传播专业将聚合更多的学科背景,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借助更多其他学科的理论、工具与方法形成新的专业体系与研究范式;此外,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理论教师与业务教练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尝试角色情景演绎等新的培训模式,采用新媒体互动技术,不断创新培养方式。

二、培养目标

按照“一轴四维”标准培养专业学位人才: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主轴,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备专业化、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的素质能力,既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又深刻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和优良的听说能力。

3、面向业界培养具备健康知识且有效解决健康传播问题的人才;

4、面向企业培养有效融合数字技术、市场数据分析和创意表达的新一代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人才;

5、面向新闻媒体,培养融合新闻内容生产和经营管理人才;

6、面向网络和新媒体行业,培养内容创意、视听设计、信息资源管理和市场运营的人才。

三、培养方向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MJC)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新闻传播专业实践和应用。分为四个培养方向:

1、健康传播:主要研究大众健康传播的规律,包括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健康传播、医患沟通的研究,社会、文化和政策因素对健康传播的影响,健康传播过程中的危机,以及一些切合中国全民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传播议题(如防治艾滋病等)的研究,培养具备传播学和公共卫生健康知识、适合于在公共政策、公共卫生、文明宣传和教育等部门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数字营销传播:主要研究数字时代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广告和创意设计、数字媒介资源开发和网络广告公关运营管理,面向企业和市场,培养有效融合数字技术、能进行市场数据分析和创意表达的新一代品牌整合营销传播人才。

3、融合媒体新闻:主要研究融合新闻内容生产的体制机制、新型新闻采写编评、数据新闻、数字新闻平台内容管理、新闻产品创意设计、跨平台新闻舆论引导,以及体现特区创新特点的科技传播,培养融合媒体新闻记者、编辑和运营管理人才。

4、视听传播:主要研究视听媒体产品内容的构思、策划、创作、制作、市场运营、视听文化评论等。聚焦影视、广播、摄影、网络视频、网络音频、电子游戏等类型文化产品和节目的创意策划、内容创作和制作生产、产品测试、发行出版及版权保护等,培养适合于数字化时代的从事内容创作和运营管理的创意型人才。

四、学制与最长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最长学习或培养年限不超过4年。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针对性指导。学院、学位点在研究生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中期综合考核、毕业设计开题、毕业设计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关键环节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并起到监控的作用。

课程类别学分及门数要求

总学分:42; 公共必修:(最低学分5); 专业必修:(最低学分13); 专业选修:(最低学分16); 必修环节:(最低学分8)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必修

0806002

基础英语

2

40

第二学期

考试

必修

1106007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

科学方法论

1

18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11060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公共选修

0906071

短视频策划与制播

2

40

第一学期

考试

选修

专业必修

COMM5001P

媒介经营与管理

2

40

第二学期

考试

必修

COMM5002P

新媒体研究

2

40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COMM5004P

专业英语

1

20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COMM5005P

媒介伦理与法规

2

40

第一学期

考查

必修

COMM5006P

新闻传播学理论

2

40

第一学期

考查

必修

COMM5045P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3

60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COMM5044P

论文写作基础

1

40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专业选修

COMM5042P

融合新闻采访与报道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41P

中外融合媒体发展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40P

数字新闻实务

4

8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39P

品牌构建与传播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38P

数字营销传播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37P

创意沟通与表现

4

8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健康传播理论与应用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35P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4

8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30P

视听新媒体概论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29P

短片创作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28P

音视频制作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27P

视觉文化与纪录片创作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26P

视听传播理论与批评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25P

视听项目策划与传播

4

8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24P

全媒体实战前沿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23P

计算广告学

3

60

第二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22P

医学通识

3

60

第一学期

考查

选修

COMM5021P

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

3

60

第一学期

考查

选修

必修环节

COMM5034P

实验室安全教育

0.5

10

第一学期

考查

必修

COMM6033P

综合考核

0

0

第三学期

考查

必修

3003012

心理健康教育

0.5

10

第一学期

考查

必修

COMM5031P

行业前沿讲座

1

10

第二学期

考查

必修

COMM5043P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传播业务系列讲座

1

20

第一学期

考查

必修

COMM6004P

劳动教育(含教学或社会实践等)

0.5

10

第四学期

考查

必修

COMM6002P

专业实践

4

80

第三学期

考查

必修

3003013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0.5

10

第一学期

考试

必修

八、 培养环节及考核要求

环节名称

内容及考核要求

考核方式

备注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和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符合专业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行业前沿讲座、专业实践、综合考核等)、科学研究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安排和要求。个人培养计划纸质文档由学院(部、研究院)保存,电子文档上传至研究生管理系统。研究生应完成个人培养计划所列的课程学习任务,参加专业实践,通过必修环节考核,完成毕业设计。

考查

第一学期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开展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组织研究生学习《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以及相关MOOC课程。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上述学习,并登录研究生管理系统完成学术规范问卷测试。若测试成绩达到90分合格线,则研究生通过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考核;否则其应重新学习和测试,直至达到合格线为止。若测试成绩未达到合格线,则会导致其无法通过中期综合考。

考查

第一学期

心理健康教育

 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入学后第一学期组织研究生学习相关MOOC课程及心理知识讲座,帮助其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学院组织心理健康小组时常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个人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方式和心理负担等等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因素。

考查

第一学期

行业前沿讲座

学院邀请企(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专家,开设行业发展前沿讲座。专硕生参加次数不少于10次。行业前沿讲座考核工作应在申请学位论文开题前一个学期完成,采用研究生书面报告、导师签字认可、学位点审核、学院审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设计答辩。

考查

第二学期

实验室安全教育

 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定实验室准入制度,组织研究生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促使其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范、掌握应急处理技能等。

考查

第一学期

专业实践

1.时间安排:学生从第二个学期后的暑假开始,进行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要求学生全职到岗工作。

2.实践目的:旨在要求学生直接通过专业对口的全职实践过程,亲身参与专业工作,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完成专业伦理、思想意 志的学习锻炼,熟悉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研究问题,参与专业活动,完成毕业设计的调研或创作任务。

3.实践机构:原则上由各方向指导组安排学生在本学科设置的专硕培养点进行。因特殊原因需要另行安排的,须由学生本人提交申请报告,书面说明理由。申请报告须经学生本人两位指导教师同意,并有实践机构的接收证明。

4.实践指导:原则上由学生的业界导师亲自指导。

考查

(第二学期末至第三学期结束)

综合考核

1、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要完成专业实践日志,随时记录小结专业实践收获。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提交《深圳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完成1篇不少于 5000 字的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并在本专业领域内进行交流。

2、学生返校后两周内举办专业实践汇报会,每位学生须作个人专业实践汇报,经各方向导师组审核,报告内容包括专业实践的主要内容、主要成果及收获等。专业实践考核由研究生校内、外导师负责,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主要成果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通过”和“不通过”两个等级评定专业实践成绩,考核通过的学生可获得相应学分,不通过者不计学分。

3、修读课程审核和专业实践审核是学生培养的中期考核。通过中期考核学生 可进入毕业设计阶段。

4、考核具体工作按照《深圳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考核办法》执行。

考察

第三学期

九、 创新成果要求

十、 学位论文要求

1、实施双导师指导。本院导师为责任导师,业界导师为合作导师。

2、本学科专硕培养体现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以学生个人完成的毕业设计成果为申请学位、毕业审核的文本,不采纳学术论文形式。毕业设计分调研报告和创作作品两大类,学生可任选其中一种。(详见《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体要求》)

3、研究生毕业设计的其它要求与撰写格式按照全国教指委指导性培养方案和《深圳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十一、 毕业与学位申请

按照所在学科培养方案要求,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取得规定学分,遵守学术规范,通过硕士毕业设计答辩,准予毕业,达到硕士学位水平的,授予硕士学位。

十二、参考文献阅读书目

《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


上一条: 2023级学术博士050300 新闻传播学 学术博士培养方案

下一条: 2023级学术硕士050300 新闻传播学 学术硕士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