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高原不仅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节点,更是边疆族群世代繁衍生息、交流互鉴的家园。为更加生动地呈现边疆族群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实践与精神风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圳大学传播学院“跨越山海”实践团以人物专访与非遗纪实为主线,走进南疆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聚居地,记录守边、传承与建设的鲜活故事,感受多元一体格局下文化的内生力量与凝聚力。
一、口述史:在坚守与奋斗中书写高原篇章
从位于祖国西极的克州乌恰县到帕米尔高原的塔县,从扎根边疆的青年建设者到感动全国的“人民卫士”“人民楷模”国家荣誉获得者,“跨越山海”实践团用镜头开启了一场关于坚守与奉献的“故事收集之旅”。此次实践活动,团队先后对话十多位民族代表人物,既有世代居住在高原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守护边疆的塔吉克族护边员,也有扎根基层的汉族讲解员,涵盖不同年龄层与职业领域:从文化传承到民生服务,从守护边疆到产业开拓。
每一位受访者的讲述都饱含深情:柯尔克孜族非遗传承人用歌声记录高原变迁,塔吉克族护边员骑着牦牛巡边的身影令人动容,汉族干部扎根牧区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温暖人心。这些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高原建设者,以青春为笔、以坚守为墨,在帕米尔高原共同书写着动人的奋斗篇章,也让实践团深刻感受到各民族同心共筑“高原梦”的磅礴力量。

采访1:“人民楷模”国家荣誉获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

采访2:“人民卫士”国家荣誉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与“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荣誉获得者——都尔汗·拉齐尼

采访3: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多来提曼·开米克

采访4:“玛纳斯”传承人(儿童)——库克加·阿克加力买买提

采访5:“玛纳斯”传承人——马买提吐尔干·马买提

采访6:乌恰吉根乡爱国戍边精神传承教育基地讲解员——李雅轩

采访7:国家级非遗马球传承人——热合曼库力·阿力甫夏

采访8:塔县塔合曼乡,基金会“援疆项目”毕业生——孜热汗·卡木里

采访9:《英雄玛纳斯的婚礼》歌舞剧导演——昆都孜·库尔曼阿

采访10: 塔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红

采访11: 少数民族艺术家—库尔恰克·西力甫和发尔达吾孜·库尔班夏

采访12: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劳动模范——阿依努尔·卡木巴尔

采访13: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夏尔汗·克力木

采访14:塔县塔合曼乡牧民——拉塔克·阿克热木
二、非遗纪实:在歌舞与婚俗中体悟“活态传承”
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热烈隆重的民族婚礼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跨越山海”实践团的同学们有了最直观的答案——团队受邀走进两场盛大的塔吉克族婚礼,在欢歌笑语中近距离观摩鹰笛演奏、鹰舞表演,沉浸式解锁塔吉克族婚俗的深厚内涵,收获了一堂生动的“非遗文化课”。“之前我在查资料的时候了解过塔吉克族婚俗和鹰笛、鹰舞是国家级非遗,直到亲眼看到婚礼现场,才真正明白‘活态传承’的意义!”实践团队长邓辉焱同学的由衷感慨,道出了所有同学的心声。
婚礼中,身着传统服饰的塔吉克族同胞载歌载舞,悠扬的鹰笛声响起,舞者双臂舒展如雄鹰展翅,脚步轻盈却充满力量。每一个转身、跳跃都精准还原雄鹰翱翔、俯冲的姿态,既展现出刚健豪迈的气质,又蕴含细腻的情感表达。
在整个婚礼观摩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学习者”。他们主动与当地村民交流,了解塔吉克族婚俗的流程细节——从迎亲时的热闹仪式,到婚礼上的传统祝福,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吉克族婚俗,塔吉克族鹰笛和鹰舞
结语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跨越山海”实践团在帕米尔的采访与纪实,让人们看见边疆族群在守边固疆、传承文化与建设家园中的责任与担当,也更加深切体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蕴。那些由护边员、传承人、艺术家、干部与牧民共同谱写的真实故事,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不息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