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
党的生活

2024年6月1日至2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意传播与实践党支部及《亲爱的红军》剧组工作人员前往贵州进行研学,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并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景区开展《亲爱的红军》新长征红色文化小站活动。此次研学之旅,集历史、科技、创意于一体,为支部和剧组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关于研学中的所见所感所学,他们有话要说——

一次精神之旅

此次研学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飘带”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的参观,再现了长征途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和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每一个生动形象的表演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长征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完成的胜利,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本次活动中,我沉浸式体验了“重走长征路”,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对祖国建设的信心。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勇于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上官新昕


传承红色精神,延续红色血脉。很多时候,这句话有点像一句轻飘飘的标语,在实践时经常难以体会到它的重要性。但是这次贵州行给我的感受更像是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去重走进那一代人的红军故事。

无论是红色小站的宣传体验,还是遵义会议纪念馆和红飘带的观演,我们都好像在通过自己的点滴行动,“接”住了前人延续下的爱国情结,“延”下了他们传下的薪火希望。

——郭铭珂



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播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未来突破空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运用更多的技术手段来创新红色传播的方式和渠道。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传播策略。我们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来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红色文化。

此外,我们需要结合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将红色文化与旅游、教育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学习红飘带“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的模式,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成为深圳红色文化新名片。

——雷茜


本次“红飘带”之行,让我深切体会到了数智传播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巨大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数智传播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利用传播学院的技术支撑,打造沉浸式短剧,或在展览等活动中通过数字技术将红色文化可触可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同时,结合专业所学,我再一次感受到“场景感”对受众的共鸣作用,我们可以把它运用在红色小站活动中,例如加入角色扮演等体验性较强的项目,在故事性场景中增强受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罗有天


这次研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贵阳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采用的“真人演绎+虚拟再现+科技艺术”沉浸式演艺方式,作为观众的我们不仅可以观看现场真人表演,同时叠加的虚拟现实技术让我们得以身临其境地“进入”故事场景中。

除此之外,演出的舞台并非如传统舞台一样是固定的,演员只能在台上表演,《红飘带·伟大征程》的舞台是流动的,整个艺术馆是一个大型舞台,演员一边移动一边演绎,把“长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和演员“同步”前进,仿佛自己就是长征大军中的一员,在跟随部队行军,参与感十足。

——龙浩


红飘带不像我以前观看过的红军长征相关的纪念馆,它是一场大型的舞台剧。观众好像成为了舞台剧里的主角,我们被红军们领着走,走进了舞台上,也走进了红军长征的时代舞台上。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个馆里展示的影视资料都是自己复刻重拍的,找与历史人物相像的演员、搭建相似的场地、复刻遵义会议,单独的一镜到底长镜头,就像是拿了台录像机记录了遵义会议全程,在主观创作中加入了客观的角度。视听资料专为这个馆、这部剧而设,可见其用心程度。完好的技术搭配着创新的内容呈现,让观众们身临其境,开启一场时空的穿越之旅。

——杜森悦


细微之处最是动人


在整场演出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有两处,第一处,是在演出刚开始时,我们通过全息投影技术,看到那个年代红军战士介绍自己的情形,其中很多红军战士说的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而是带有很浓重的贵州口音,甚至是方言,他们说话的语气和口音,就给人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

第二处,是在演出准备结束的时候,演员拉着一面庞大的五星红旗,让这面红旗经过每一位游客,我们被这面红旗笼罩着,抬起头,手指轻抚过这面充满热血的红旗,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何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这两种演出的方式很巧妙地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了这场演出的参与者,我认为,这也是我们自己《亲爱的红军》演出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邓芷颖


在贵阳红飘带的沉浸式演出中,我被数字效果、互动体验和细腻挖掘的红色元素所震撼。比如第一幕的油灯场景和四周每个小屏幕上不同红军形象的层次,让人快速进入故事的状态;我们在走场的过程中是一名真人红军演员挥舞着旗帜指引路线,让人不由自主地将自己融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其中我最震撼的是其中一幕,一面巨大的红旗由演员牵引者拂过了每个人的头顶,每个人都可以从触觉上感受到红旗的飘扬,在红旗的映照下,每一位观众也成为了这部剧的参演者之一,让我触摸到历史的真实;观赏多屏幕拼接的红军行军路线介绍和故事交叉也让我身临其境。

我认为红色文化传播可以借鉴这种沉浸式体验,演出时更考虑音画效果和剧目故事的冲击力和触达人心的力量,还有在红飘带及之前研学的于都《长征第一渡》演出,我注意到他们都是用了一个线索和象征——油灯,这也启示我们可以挖掘一个有支部特色、红军特色的标志来打造独特品牌形象。

——王俞璇


关于小站、文创,我们想做得更好!


本次前往贵州的研学活动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首先就是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举办红色小站。

在活动的现场有许多学生与年轻人,当我和他们谈起到有关红军长征时的一些事情,我发现有些当地的参与者对此方面的了解的比我们工作人员还要全面、细节,所以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再增强我们身为红色文化传播者对于红军长征的了解,尤其是当我们到达一个红色文化圣地进行宣传活动时一定要做好当地红色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兰雨桐


文创产品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贵州研学中,通过观摩各纪念馆的文创产品,对于文创如何赋能红色文化,我深受启发,总结了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在传统的文创产品基础上进行形式上创新,比如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文创展示台中,可以观察到种类丰富、形态新颖的文创产品,如用种子纸材质制作的票根,以及在透明玻璃杯上以书法元素展现长征诗句的形式等,但同时也需要保证文创产品形式多样化,能涵盖尽可能多年龄层的受众。

第二,重视文创产品的互动性,更新文创的传播媒介。使用三维扫描、三维建模、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开拓“文创+数字”的新路径,让文创产品与受众的互动不仅仅局限在线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给受众带来“情景式体验”,与受众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互动。

第三,文创设计需回归品牌,要回归“亲爱的红军”本身的特点与属性,建立体系化的文创产品。具体可从深挖舞台剧的红色人物角色、剧情故事、历史背景入手,让文创产品照应舞台剧内容,加强受众对品牌的印象,同时重视产品的整体性,设计完整的系列产品。

——夏甄蔓


深圳、北京、哈尔滨、江西、贵州……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探索、一次沉淀。

“我们永远在路上”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前行的动力,因为只有不断出发,才能看得更远,才能把红色文化挖得更深、传得更远。



上一条: 传播学院举办党纪学习教育暨合规建设专题讲座

下一条: 探寻贵州革命圣地 走好新时代“黔”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