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图像传播、国际传播、社交摄影、艺术疗愈

个人简历

杨莉莉,传播学院教授,视觉传播方向学硕导师,数字营销传播方向专硕导师。鲁迅美术学院本科及硕士毕业,2003年入职深圳大学。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理论奖获得者,日本电通广告株式会社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摄影的源头区域史《广东摄影史:1844-2020》执行主编;所著《商业摄影实训教程》(第3版)为“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广东省精品教材”,全国五百余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摄影等专业指定使用教材。

现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南山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推荐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文艺创作和摄影摄像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多次受邀参加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坪山美术馆、平遥摄影节、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丽水国际摄影节、北镇国际摄影大展、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等高校、机构、展会的学术研讨、讲座及作品参展。

主要研究领域:

图像传播、国际传播、社交摄影、艺术疗愈

执教课程:

《摄影基础》、《广告摄影》、《视觉传播研究》

主持课题: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他塑”视角下中国故事的图像叙事机制和策略研究(20BXW064)

2024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视觉传播研究》(2024SFKC_077)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交网络时代图像舆情的传播机制、社会连接与应对策略研究(19YJA860029),结项

2018年度广东省特色创新项目:青年自拍类社交图像在社会舆情上的敏感度研究(2017WTSCX105),结项

2014年度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精品教材” 建设项目,结项

部分科研教研论文:

1、魔镜映像——文化意义中的当代西方时装摄影,美苑(鲁迅美术学院学报),第1期,2004年1月

2、摄影的性别和女性主义,美苑(鲁迅美术学院学报),第2期,2004年2月

3、城中风景-我看广州摄影双年展,艺术当代,第2期,2005年2月

4、纪实摄影,抑或当代艺术-当代纪实摄影的走向,美苑(鲁迅美术学院学报),第3期,2007年3月

5、客观即减法——论托马斯•鲁夫的摄影和新媒体艺术,美苑(鲁迅美术学院学报),第4期,2008年4月

6、摄影的性别和女性主义(2008年更新版),中国摄影,第11期,2008年11月

7、图像趋冷还是意义趋冷:无表情外观摄影美学的本土化研究,美术研究,第4期,2009年11月

8、当代艺术的挪用——西方时尚广告的视觉语用学转向,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2期,2011年3月

9、台湾种树没桃摘——观看大陆、台湾摄影教育、文化发展差异,摄影杂志(香港),第2期,2012年2月

10、个人摄影史:从私人银版肖像到公共社交网络,中国摄影报,2013年1月4日

11、社会网络分析——一种当代艺术研究方法的可能,艺术与设计-理论版,第12期,2013年12月

12、基于新中国个人摄影文化的中国当代摄影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文集,中国摄影出版社,2014年5月

13、抽象与潜能—托马斯•鲁夫的摄影新作评述,艺术当代,第7期,2014年9月

14、社交摄影,一个新物种的进化姿态,艺术当代,第7期,2016年9月(财新周刊2017年第29期全文转载,人民摄影报2018年1月全文转载)

15、企业社交摄影:一条意识形态线索,财新周刊,2017年第48期

16、风物终归载一城,艺术工作,第13期,2018年1月,中国摄影家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

17、有社交维度的自拍:社交摄影的场景性,艺术当代,第4期,2018年5月

18、社交网络中的日常摄影、日常呈现及权力控制,美术观察,第9期,2019年9月

19、“社交摄影”时代高校摄影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科学与艺术对话中的摄影教育:2019丽水摄影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西泠印社,2019年11月

20、深圳纪实摄影四十年:超级城市化下的叙事与趣味,中国摄影,第12期,2020年12月;本文为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长评文章,中国文联颁发

21、“图片一代”艺术创新策略的崛起与衰落:以辛迪·雪曼的“社会自拍”为例,美术研究,第5期,2021年10月

22、乡村振兴中的“带货”:中国助农直播的图像叙事与困境,北大金融评论,第3期,2022年7月

23、数字人民币国际传播的互文逻辑及话语配置,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5期,2022年9月

24、AI图像生成:终结艺术契约,艺术当代,第3期,2023年6月

25、图式凝视:对菲利斯·比托亚洲摄影实践的反“东方主义”解读,艺术当代,第5期,2023年9月,中国摄影报2024年5月10日全文转载

26、“人民叙事学”:朱宪民1960-1970年代摄影作品的视觉框架分析,朱宪民摄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24年6月

27、“文生图”里的机器逻辑:AIGC时代的摄影教育探索,中国摄影家,第6期,2024年6月

论文及科研获奖

1、“中国当代艺术理论青年批评奖”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杂志社,2012年12月

2、广东省第七届摄影理论研讨会论文二等奖,广东省摄影家协会,2013年1月

3、中国首届“林茨摄影理论奖学金”,2013年7月

4、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理论奖,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2014年12月

5、2016-17年度广东文艺评论推优作品扶持计划,文章二类扶持,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2018年3月

6、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长评文章,中国文联,2021年12月

摄影作品参展

1、“关于女人”,第二届平遥国际摄影节“中国新摄影展”,2002年9月

2、“像我和你交流之前一样好”,2006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2006年11月

3、“交流”,“万象——中国青年教师摄影教学论坛”摄影展,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2009年12月

4、“中国镜头中的波兰”陈喆、杨莉莉摄影展,广东美术馆,2017年4月

5、“线上的陌生亲密”,“慢性实验”摄影联展,丽水国际摄影节,2017年11月

6、“社交摄影”,深圳大学“时光益读”知识扶贫成果暨摄影作品展,深圳大学博物馆,2021年12月

邮箱地址:10351860@qq.com

微信公众号:世界3

上一条: 杨洸

下一条: 虞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