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4月21日下午,南京大学胡翼青教授受邀为学院师生主讲了一场以“媒介生态学的进路:概念辨析与价值重构”为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传播学院副院长杨洸教授主持。

  胡翼青老师现现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和媒介社会学为主要研究方向。有香港文汇报、中华工商时报等丰富的业界工作经验。发表代表性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6部,主持国家课题项目2项。

(图:讲座现场1)

胡翼青老师以“生态学与社会生态学、从社会生态学到媒介生态学、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其生态、媒介生态学的发展方向”为线索阐释了媒介生态学的产生,辨析了媒介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并结合当前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讨论了媒介生态的动态性特征。他以媒介哲学的争议为切入点,提出媒介到底是以“居间性”为起点而生成世界,还是由“媒介物”为起点而生成世界的思考,使在场同学们对“媒介是什么”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

随后,胡老师对脱胎与生态学的社会生态学进行溯源,从媒介生态学的起源入手,详细阐释了媒介生态学如何从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影响生成了美国的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又在伊尼斯、麦克卢汉、波兹曼和莱文森的不断推动下逐渐成为独立学科。胡老师指出中国媒介生态学所讨论的生态靠近具象的社会生态,而媒介环境学更倾向芒福德所说的抽象的和隐喻的技术生态。波兹曼将媒介视为一种静态的包裹着我们的环境。媒介环境学的核心在于将媒介作为环境,而非媒介处于某种环境之中。

接着,胡老师从媒介环境学对媒介的定义角度指出媒介环境学创立之初概念的模糊之处,尤其是莱文森将媒介视为单数参照,叛离了媒介作为一种整体逻辑。胡老师进一步指出媒介环境学强调个体所处的空间及其静态和均衡的环境,而抛除了内容的媒介,成为了只见背景、不见外观的媒介,失去了居间性的媒介也不再是媒介本身了。

最后,胡老师指出媒介生态是复数的、高度不对称的,处于时刻变动不居的状态之中。媒介考古学或媒介地理学等学科方向的发展都必须归回媒介的生态性当中,脱离狭隘的器物视野,从媒介生态中认知媒介。这对媒介本体论哲学的建立意义重大。

(图:讲座现场2)

提问与讨论环节气氛热烈,胡翼青老师针对在场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通过生动丰富的案例,解释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媒介生态学研究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更要深入传播过程,根据研究问题有所侧重。他认为,研究者不要先顶天,而应先立地,要从形形色色的生活实践中看到理论的可更新修正之处。

(图:提问与讨论环节)

本场学术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最后杨洸老师对胡翼青老师的精彩分享表达了感谢,并对本次主题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杨洸老师从自身研究经历出发,表示量化实证研究固然重要,但不断追问媒介的本质是引人深思和深省的,传播学研究需要打破固化的小圈子,在更大的视野中探索和学习。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2023年4月25日


上一条: 【深圳大学40周年校庆800场学术活动(第640场)】“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田野调查方法谈”学术讲座在传播学院举办

下一条: 【深圳大学40周年校庆800场学术活动(第693场)】数字媒介、控制型社会与新经济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