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社会文化与媒介文化

个人简历:

丁未,生于农历丁未年未时,故得名。
1985-1989年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5-1998年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现当代文学(新闻学方向)硕士学位。
1999-200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传播学博士学位。
1989-1999年就职于原广电部直属院校――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现浙江传媒学院),任广播电视文艺系教师,主讲“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栏目学”、“电视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等课程,1999年评上副教授。
2002-2005.5,就职于上海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主讲“媒介与社会”、“电视栏目构成”、“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等课程,任该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主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05年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与法国Strasbourg,Robert Schuman University新闻教育中心海外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
  2005.5至今,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任教。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传播学理论”、“媒介与社会”、“传媒与大众文化”、“中外广告史”等;2005年评上教授;任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千百十人才”(校级);06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06年获邀参加两岸青年学者论坛(由台湾传播管理研究协会及台湾铭传大学传播学院主办)。

  科研成果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基本角色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由黄旦主持,本人为唯一参与者。
  中国受众传播效果调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由张国良主持,本人为子项目负责人;
  知沟假设:信息时代的传播学思考,上海社科青年基金,由本人主持;
  大众传播与文化研究,同济大学人文社科基金;由本人主持;
  中国新闻改革,潘忠党、陈韬文教授主持,本人负责“上海市媒介生态环境”调研;
  What’s The News,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休梅克和以色列著名学者凯兹主持,在全球10个国家进行大型实证研究,本人参与了中国部分的“焦点访谈”调研工作;
  危机传播――上海“非典”事件传播调研,同济大学学生校外科技活动项目,本人为指导教师、撰稿人;
  传播理论的知识图景,广东省“十五”社科规划,由吴予敏主持,本人为主要参与者。
  大众媒介与城市形象传播——以深圳市为个案,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本人主持。
  媒介技术与社区传播——以广东为个案,06年教育部规划项目,本人主持。
  方传播思想史(美国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本人为主持人之一。

  专著、译著

  《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知沟假设”研究》(专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4独立
  《作为文化的传播》(译著) 华夏出版社,2005年10月 独立

  学术论文

  《新媒体赋权:理论建构与个案分析——以中国稀有血型网络自组织为个案》,《开放时代》,2011年第1期
  《在路上:手机与农民工自主性的获得—— 以西部双峰村农民工求职经历为个案》,《现代传播》,2010年第9期
  《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以杭州飙车案为个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4期
  《中国信息社会下的“都市里的村庄——社区传播个案研究》,《中国传媒报告》,2010年第2期
  《新媒体赋权:一种实践性的社会研究》《国际新闻界》,2009年10月第10期
  《流动的家园:新媒介技术与农民工社会关系个案研究》 《新闻传播研究》,2009年第1期
  《黑白世界:一个城中村的互联网实践——社会资源分配与草根社会的传播生态》,《开放时代》2009年第3期
  《博客传播中的话语权再分配——以新浪博客排行榜为个案》,《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年第6期
  《电报的故事——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读书札记》,《新闻记者》,2006年第3期
  《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 ——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现代传播》,2005年第2期 第二作者
  《西方“知沟假设”理论评析》,《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3期
  《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初探――以上海和兰州为例》,《新闻记者》,2003年第11期 获第四届上海新闻论文奖三等奖。(2003年度) 第二作者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 ,《现代传播》2001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传播”全文转载
  《大众传播中的社会结构与知识差异》,《新闻大学》2001年秋季号
  《网络空间的民主与危机》, 《现代传播》2000年第6期
  《论中国新闻事业的三种角色定位》《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1期


上一条: 黄晓东

下一条: 刘劲松